菊苣 Chicory

Cichorium intybus

      菊苣原产中欧各国,在欧洲广泛用作蔬菜、饲料和制糖原料,也是优质蜜源植物。小叶型品种多用作蔬菜,大叶型品种多用作饲料作物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饲用菊苣品种,由于它品质优良,能饲喂多种畜禽,现已在全国许多地区广泛栽培,深受农牧民的喜爱。

     作为利用叶片的多年生饲用作物,在南方气候较温和地区可多年利用,北方气候寒冷地区会出现无法越冬或越冬后由于冻害产量下降,一般只能作为一年生作物利用。

植物学特征

     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莲座状叶丛结构,抽茎前株高可达70~80厘米,抽茎开花期平均高度可达170厘米。茎具条棱,分枝偏斜且顶端粗厚,叶基生,叶片形态和生长方式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,有的长条形,有的圆形;有裂叶带锯齿,有全缘;有叶柄白色,有紫红色;有直立向上生长,有匍匐贴地生长。国内最欢迎叶片长条形直立生长类型的品种。叶片一般长30~46厘米不等,茎叶折断后有白色乳汁,茎叶表面疏被绢毛或光滑。头状花序单生于茎和枝端,或2~3个花序在中上部叶腋簇生,总苞圆柱状,长8~14毫米,花冠全部舌状,蓝色。瘦果顶端截形,冠毛短。

丹农公司菊苣品种0G0015

(长条叶全缘,直立生长)

生态特性

      菊苣品种依据冬季能否活跃生长分为冬季活跃和不活跃两种类型,普纳(Puna)就是冬季不活跃型品种,在冬季气候温和地区,冬季活跃型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。菊苣的主根明显、肉质、粗壮、入土深,侧根发达,因而抗旱性也极强。菊苣适合多种土壤类型,适宜的土壤pH范围为5.5~8.5。菊苣尽管能适应多种不同的气候条件,但以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,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最好,对水肥条件敏感,当水肥条件好时能极大地提高产量。

      菊苣生长当年抽茎较少,大部分处于莲座叶丛期,从生长的第二年开始,全部植株均能正常开花结籽,抽薹开花会明显降低产量和饲草品质,应在抽薹前提早割草加以抑制。生长两年以上植株的根茎不断产生新的萌芽,这些新枝芽生根、成苗,逐渐取代老植株,成为独立的新植株,当管理条件好时,菊苣可连续利用7~8年。

      菊苣生长快,生育期较短,如果春季播种,80天左右便可放牧或刈割利用。菊苣的抗病虫害能力极强,在我国山西太原试种的近10年里,几乎没有发现任何病虫害。在美国曾发现鼻涕虫危害苣菊幼苗,鼻涕虫的孵化期多在5月中旬,则只需将苣菊种子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下,便可有效地防治这种害虫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      菊苣在我国东北及其它高纬度寒冷地区有越冬不稳定问题,一般春播做一年生作物利用。在华北南部,中原和西北部分较温暖地区,以及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春、秋播种,可以单播也可以和禾本科或豆科牧草混播,菊苣种子细小,播前整地需精细,播种时最好与土或沙子混合撒籽,以达到苗匀苗全之目的。单播播量为200-350克/亩,条播行距为30~40厘米,播种深度不应超过1厘米,播后应镇压保墒。播种时土壤应具有中等以上的磷钾肥,同时每亩施3公斤氮肥,以后每年春季返青时以及早秋再每亩施4公斤氮肥,初夏也可以增加一次。当菊苣和豆科牧草混合播种时,应相应减少施氮肥的量。

饲用价值及利用方式

      菊苣的营养价值极高,莲座状叶片干物质中含粗蛋白15~32%,粗脂肪5%,粗纤维13%,粗灰分16%,无氮浸出物30%,钙1.5%,磷0.42%,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也很丰富。菊苣的营养价值与紫花苜蓿相似,它的消化率和矿物质含量高于紫花苜蓿,其莲座状叶片的消化率可高达90%~95%。菊苣的适口性极好,各种家畜、家禽爱采食,肉脂转化率高,椐新西兰的研究资料表明,饲喂菊苣的肉牛每天增重1.8斤。

      菊苣的产量极高,再生力强,在中原地区亩产鲜草7000公斤以上,每年可割5~6茬。在菊苣的生长旺季每25~30天即可刈割一次,为控制菊苣抽茎开花,留茬高度不能高于5厘米,3-4厘米最好,两次利用间隔不长于25天。菊苣潮湿多雨地区割草后易发根腐病,应尽量避免阴雨天割草,必要时用杀菌剂防治。